發燒的醫學名稱為發熱,嘴巴里都是潰瘍通常是指口腔潰瘍。發熱後出現口腔潰瘍可能與復發性阿弗他潰瘍、口腔單純性皰疹、手足口病等因素有關,建議對症進行生活護理、藥物治療。具體分析如下:
1.復發性阿弗他潰瘍:發熱會造成機體免疫力下降,有繼發復發性阿弗他潰瘍的可能性。該疾病可在口腔任何一處黏膜發病,並形成表面覆蓋假膜、邊界清晰的小潰瘍。其屬於自限性疾病,大部分可在7~10天恢復。如果症狀較重、疼痛不耐受,可對症給予藥物緩解,如復方氯己定含漱液、呋喃西林溶液等,用藥需遵循醫囑。
2.口腔單純性皰疹:該疾病是因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口腔黏膜誘發的急性病,其病發初期可出現發熱、全身肌肉酸痛和疲勞等症狀,之後口腔黏膜會形成水皰、糜爛和潰瘍。該疾病具有自限性,大部分可在7~10天恢復。在必要前提下,可在醫生指導下對症給予解熱鎮痛類、抗病毒類藥物治療,如布洛芬緩釋膠囊、利巴韋林顆粒等。
3.手足口病:該疾病是因柯薩奇病毒、腸道病毒EV71型感染誘發的皮膚黏膜疾病,前驅表現為發熱、嗜睡、全身肌肉乏力、局部淋巴結腫大等。隨著病情發展,口腔、足部、手部可出現大量小水皰,並逐漸糜爛。大部分手足口病可在5~10天自行恢復,如果症狀較重可遵循醫囑給予抗病毒類藥物、中成藥物治療,如阿昔洛韋片、清開靈口服液、板藍根口服液等。
除以上三類常見因素外,也可能與皰疹性咽峽炎、麻疹有關。建議先就醫進行檢查,明確具體病因後,遵照醫囑選擇適合的方案治療。在口腔相關疾病治療期間,應注意臥床休息,加強口腔衛生清潔,吃清淡好消化的流食或半流質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