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是我們身體部位中非常特殊的一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時耳朵也非常脆弱,如果不注意保護,很容易受到各種細菌病毒的入侵,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麻煩。有不少人就患有真菌性外耳道炎,但是很多患者手足無措。那麼,真菌外耳道炎要怎麼清洗呢?
真菌性外耳道炎病因:
在自然界中存在種類繁多的真菌,尤其在溫度高、濕度大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孳生繁殖更快。一些真菌侵犯人的外耳道,在下列情況可為外耳道真菌病的致病因素:
1. 正常人的外耳道處於略偏酸性的環境,如由於耳內進水或不適當地用藥,改變了外耳道PH值,有利於真菌的孳生。
2. 游泳、挖耳等引起外耳道的炎症,中耳炎流出膿液的浸泡,外耳道分泌物的堆積和刺激,真菌得以孳生繁殖。
3. 全身性慢性疾病,機體抵抗力下降,或全身長期大劑量應用抗生素,都為真菌的孳生提供了條件。
4. 近年來抗生素的不正確使用和濫用,也增加了真菌感染的機會。
外耳道真菌病常見的致病菌有酵母菌、念珠菌、芽生菌、曲霉菌、毛霉菌、放線菌、青霉菌等。來自CADIS一組資料報道40例真菌性外耳道炎中,近平滑念珠菌佔42.9% ,黑曲菌為35.7%,40%的人發病前用過抗生素。
真菌性外耳道炎的症狀:
1.早期會有耳內發癢或奇癢及悶脹感,有少量水樣分泌物。
2.若因炎症使脫落的上皮與菌絲共同形成痂皮,阻塞外耳道或覆蓋在鼓膜表面,則可出現聽力減退及耳鳴。
3.若有細菌感染,則可引起外耳道腫脹、疼痛及流膿。
4.檢查時多見外耳道深部有白色、灰色、黃色或者煙灰色霉苔,其狀如薄膜或粉絲,甚似發霉。揭去苔膜,可見外耳道皮膚充血腫脹,表面輕度糜爛或有少量滲血。將霉苔置於載玻片上,滴加少許10%氫氧化鉀溶液,蓋妥並適當加溫,若於顯微鏡下見到菌絲體或芽胞狀物,即可明確診斷。
清洗和治療:外耳道炎的治療一般是1%~2%酚甘油或10%魚石脂甘油棉栓留置外耳道內, 必要時給抗菌藥物及鎮痛藥,局部熱敷、理療或普魯卡因封閉治療。真菌性外耳道炎最常見症狀是起結痂。取出結痂後,要塗抗真菌藥膏,口服抗真菌的藥物治療。建議患者到醫院耳鼻喉科詳細檢查,明確診斷後,規律治療,合理用藥。
上面為大家介紹了一些可能導致真菌性外耳道炎的致病因素以及一些症狀,大家要保護好我們的耳朵,患病後要按照科學的方法清洗,合理用藥,以免惡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