瀰漫性腦萎縮是一種進行性的腦部疾病,病發起因較為複雜,發病期間可產生走路不穩、動作不靈、握物無力以及言語不清等表現,直接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該病不能輕視,且對於腦部損害嚴重,一旦發病應當積極展開治療工作,那麼瀰漫性腦萎縮能治好嗎,臨床上常用的治療措施是甚麼呢?
瀰漫性腦萎縮是一種不可逆轉的疾病,發病後危害性較為嚴重,可累及到患者的記憶力,因此在發病後不容延誤治療時間,可根據腦部受損的情況選擇針對性的治療措施。
1.手術治療
針對於腦部受損嚴重的患者,在採用藥物治療後沒有明顯的療效,則要根據腦部受損的情況選擇手術方法治療,及早實施手術才能夠提高治癒率,繼而減輕痴呆以及言語不清等表現。
2.口服用藥治療
針對病發早期的瀰漫性腦萎縮患者,可採用胞磷膽鹼鈉膠囊來治療,這是一種神經系統藥物,按規定用藥才能緩解言語不清以及動作不靈等表現。患者需每天用藥三次,注意使用溫開水送服,用藥時不宜與含有甲氯芬酯的藥物一起合用,否則會產生藥物間的相互作用。
3.中醫方劑治療
化痰通絡湯是一種療效顯著的中醫方劑,可輔助治療瀰漫性腦萎縮,及早用藥可穩定患者的病情,繼而改善走路不穩等表現。本方劑由半夏、竹茹、地龍、白術、天麻等中藥成分組成,諸藥需加入到清水當中適當浸泡,再選用文火來煎煮,一日需用藥一劑。
由此可見瀰漫性腦萎縮是不能治好的,且具有嚴重性,大家需注意腦部的健康狀況,病發後不宜延誤治療時間,可結合腦部受損的情況選擇藥物或是手術方法來治療。每位患者應當調整好心態,且要控制好發病期間的飲食,過於油膩或是辛辣性的食物不宜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