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成年人也會出現癲癇疾病,但小兒仍然是癲癇的主要患病群體,很多小兒在癲癇疾病發作的時候,會突然倒在地上,全身抽搐,口吐白沫,意識喪失。如果發作頻率比較多,會極大的影響到身體健康以及智力發育。因此假如小兒的確有癲癇疾病,父母就必須及時帶他們去醫院檢查治療,而在治療之前也必須要通過科學的方法來診斷這種疾病。那麼小兒癲癇疾病具體應該怎樣診斷呢?
1.相關病史
詳細而準確的發作史對診斷病情而言非常的重要。癲癇疾病的發作具有發作性以及重復性的特徵,家屬一定要注意小兒發作起始情況、發作時的表現以及發作的持續時間。並且也要注意觀察每次發作的原因。另外在就診的時候,醫生也需要瞭解到和腦損傷相關的個人過去史,比如說圍產期異常、智力發育情況以及外傷史、精神病。
2.體格檢查
要對癲癇小兒進行體格檢查,尤其是和腦部疾病相關的體徵,比如說智力低下、癱瘓以及各種神經皮膚綜合症。
3.腦電圖檢查
腦電圖檢查是診斷小兒癲癇病最主要的檢查手段,在清醒狀態下,腦電圖檢查的陽性率僅僅只有40%左右。而為了提高腦電圖的陽性率,在進行腦電圖檢查的時候,需要根據小兒的情況延長腦電圖的記錄時間。並且要設計特殊的誘發實驗,比如說剝奪睡眠,過度換氣等記錄都可以提高陽性。
4.影像學檢查
目前診斷小兒癲癇時,也會使用影像學檢查。影像學檢查主要包括頭顱CT檢查、核磁共振檢查,這些檢查除了能夠幫助癲癇小兒確診疾病外,也可以幫助醫生查找異常的區域。
在診斷小兒是否已經出現癲癇疾病的時候,往往需要使用以上這4個檢查項目。父母要應該及時告知小兒的相關病史,千萬不能隱瞞。同時也要配合醫生帶小兒去做體格檢查,腦電圖檢查以及影像學檢查等通過做這些檢查項目,就能夠得知小兒是否有癲癇以及癲癇的病情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