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漿膜下肌瘤是一種常見的婦科良性腫瘤,漿膜下子宮肌瘤是指突出於子宮漿膜面生長、並逐漸向子宮外部突出的子宮肌瘤。子宮漿膜下肌瘤一般不會人體健康造成非常嚴重的損害,並且隨著其體積的不斷增大,也通常不會出現病症表現。但是,當子宮漿膜下肌瘤的直徑大於5釐米時,則需要通過手術將其切除,以免對其他器官和組織產生壓迫,而引起併發症。
子宮漿膜下肌瘤的生長部位和大小,決定了對人體其它器官和組織產生壓迫的程度。如果子宮漿膜下肌瘤壓迫到膀胱肌,則會引起尿頻、尿急等症狀;如果壓迫到直腸,則會引起患者出現排尿困難。如果肌瘤蒂發生扭轉的話,則可引起強烈的腹痛感。
由於子宮漿膜下肌瘤是向子宮漿膜面生長的,其表面只有一層子宮漿膜層覆蓋,且僅有一個肌瘤蒂與子宮肌壁相連接,因此很容易造成供血不足,而使其發生變性、缺血性壞死等。如果肌瘤蒂扭轉時發生了斷裂,則肌瘤脫落後會轉移至腹腔或盆腔,形成游離的肌瘤,從而對患者的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子宮漿膜下肌瘤會給患者造成很多危害,如子宮出血、下腹部囊腫、腹痛、月經不調等;部分子宮漿膜下肌瘤還可引起盆腔炎、盆腔粘連等併發症;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女性不孕不育。
子宮漿膜下肌瘤雖不是惡性腫瘤,不會危及人的生命,但是患病後若長久不治,則會明顯引發月經增多、月經期延長以及月經週期明顯縮短等症狀,使患者的卵巢功能因此受到牽連,而引起卵巢功能減退,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和壽命。因此,發病後應引起重視,並立即就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