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的推移,人的年齡不斷增大,一般情況下人到50歲以後,髖關節都會產生退行性變化,其關節周圍出現輕微骨刺以及疼痛狀況。如果患者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那麼髖關節會受到嚴重的磨損,導致疼痛感加重。人們除了需要減少負重之外,還應當進行治療,那麼中醫改善這種疾病的方法是甚麼呢?
1.口服中藥
髖關節退化的病人出現局部疼痛以及筋脈不通等現象,需要服用中藥進行針對性的治療。舒筋活血的中藥有很多,人們可以用水煎服雞血藤、紅花以及三七等藥物,每天服用一劑。為了方便用藥,患者可以口服中成藥物,比如活絡丸或者天麻膠囊等,用藥期間不得吃生冷刺激食物。
2.推拿按摩
如果人們因為髖關節退化,出現關節僵硬麻木以及手腳不便等狀況,需要及早進行推拿按摩。在臨床上,醫生一般點按患者的穴位,比如承扶穴、髀關穴等,每次揉捏一分鐘左右,以酸痛感為佳。與此同時,病人可以用手揉搓關節周圍的肌膚,每次揉搓三分鐘左右,直到皮膚發熱。
3.中藥外敷
臨床上常用的外敷中藥包括獨活、赤芍、當歸、桃仁、牛膝等,患者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選用中藥磨成細末,加水調成糊狀之後放在紗布內,並且外敷於關節部,一定要趁熱外敷。一般情況下患者每24小時需要換藥一次,一般需要堅持用藥10天左右,這種治療方法可以改善關節炎症,促進關節積液的吸收。
中醫治療髖關節退行性變化固然有效,但是只適用於病情比較輕微的患者,中醫的特點是副作用比較小,用藥療程長,患者朋友需要在家人的鼓勵下堅持治療。其中,部分病人髖關節退行性變化特別嚴重,需要到正規的醫院接受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有利於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