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傷後皮膚變黑可能是炎症後色素沈著、紫外線照射、皮膚感染、血液循環不暢、藥物副作用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藥物治療、物理治療、日常護理等。
1. 炎症後色素沈著:受傷後局部炎症反應可導致黑色素細胞功能活躍,合成過多黑色素。可遵醫囑外用氫醌乳膏、維A酸乳膏、壬二酸乳膏,抑制黑色素生成、促進角質剝脫。也可採用激光治療,利用高能量激光擊碎黑色素顆粒,促進其代謝吸收。日常要注意防曬,避免局部刺激,隨著時間推移,色素沈著一般會逐漸減輕。
2. 紫外線照射:受傷部位皮膚防護不當,受紫外線刺激,會促使黑色素合成。應嚴格做好防曬,外出塗抹防曬霜、戴帽子、打遮陽傘。可遵醫囑口服維生素C片、維生素E軟膠囊、氨甲環酸片,抑制黑色素形成。還可進行光子嫩膚治療,改善膚色暗沈。
3. 皮膚感染:細菌、真菌等感染影響皮膚正常代謝,導致色素沈著。細菌感染可遵醫囑外用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復方多粘菌素B軟膏抗感染;真菌感染需外用酮康唑乳膏、特比萘芬乳膏、聯苯苄唑乳膏。待感染控制後,色素沈著情況會有所改善。
4. 血液循環不暢:受傷後局部血液循環受阻,代謝廢物堆積,可能引起皮膚變黑。可通過熱敷、按摩等促進血液循環,也可遵醫囑口服血府逐瘀膠囊、丹參片、三七片等活血化瘀藥物。同時適當活動受傷部位,避免長期保持同一姿勢。
5. 藥物副作用:某些藥物可能導致皮膚色素沈著。若確定是藥物副作用,需在醫生指導下調整用藥。可配合外用煙酰胺凝膠、傳明酸精華液、熊果苷面霜等減輕色素沈著。也可進行果酸換膚,改善皮膚外觀。
受傷後皮膚變黑在治療過程中要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搔抓。飲食上多吃富含維生素C和維生素E的食物,如橙子、獼猴桃、堅果等。保證充足睡眠,避免熬夜,促進皮膚新陳代謝,利於皮膚恢復正常色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