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酸可能是刷牙方法不正確、牙齒磨損、牙齦退縮、牙本質敏感、齲齒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改善刷牙方式、修復磨損牙齒、治療牙齦疾病、使用抗敏感牙膏、補牙等。
1. 刷牙方法不正確:刷牙時用力過猛或採用橫向刷牙方式,易損傷牙釉質,導致牙酸。應學習正確刷牙方法,如巴氏刷牙法,將牙刷與牙長軸呈45度角指向根尖方向,按照牙齦-牙交界區,使刷毛一部分進入齦溝,一部分鋪於齦緣上,盡可能伸入鄰間隙內,用輕柔壓力使刷毛在原位進行前後方向短距離的水平顫動,每次顫動約4-5次,顫動時牙刷移動約1毫米,每次只刷2-3顆牙,再將牙刷移至下一組牙。
2. 牙齒磨損:長期咀嚼硬物、夜磨牙等會造成牙齒磨損,牙釉質變薄,引發牙酸。對於磨損較輕的情況,可通過調整飲食習慣,避免咀嚼過硬食物;磨損較重時,遵醫囑使用脫敏牙膏,如舒適達抗敏感牙膏、冷酸靈脫敏牙膏、高露潔抗敏感牙膏,堅持使用一段時間,緩解牙酸症狀;嚴重磨損則需就醫進行修復治療。
3. 牙齦退縮:牙周炎、不良修復體等可導致牙齦退縮,牙根暴露,引起牙酸。要積極治療牙周炎,通過洗牙去除牙結石、牙菌斑,遵醫囑服用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膠囊、羅紅霉素分散片控制炎症;去除不良修復體,日常注意口腔衛生,使用牙線、漱口水輔助清潔。
4. 牙本質敏感:牙釉質破壞後牙本質暴露,外界刺激會引發牙酸。可使用含氟化物的抗敏感牙膏,如佳潔士全優7效抗敏感牙膏、雲南白藥抗敏感牙膏、黑人抗敏感牙膏,增強牙齒抗敏感能力;也可到醫院進行脫敏治療,如激光脫敏、藥物脫敏等。
5. 齲齒:細菌感染導致牙體硬組織破壞,形成齲洞,也會出現牙酸症狀。需及時就醫,去除齲壞組織,然後用補牙材料進行填充,如玻璃離子水門汀、復合樹脂等,恢復牙齒外形和功能,防止進一步發展。
日常要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早晚正確刷牙,飯後及時漱口,定期進行口腔檢查,發現問題盡早處理,維護口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