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有膽結石可採取觀察等待、飲食調整、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中醫輔助等措施。
1. 觀察等待:若膽結石未引發明顯症狀,或症狀輕微且發作不頻繁,可選擇密切觀察。定期進行超聲檢查,監測膽結石大小、位置及膽囊狀況,為後續決策提供依據。
2. 飲食調整:遵循低脂、高纖維飲食原則。減少油炸食品、動物內臟等高脂肪食物攝入,多吃新鮮蔬果、全穀物等富含膳食纖維食物,規律進餐,避免暴飲暴食,以降低膽囊收縮頻率,減少膽結石發作幾率。
3. 藥物治療:在醫生指導下,可使用一些緩解疼痛、消炎利膽藥物。但因處於哺乳期,用藥需謹慎,要充分考慮藥物對乳汁及嬰兒的影響,嚴格把控用藥劑量與療程。
4. 手術治療:若膽結石引發嚴重腹痛、膽囊炎反復發作,或出現膽囊壞死、穿孔等緊急情況,需考慮手術治療。手術方式有膽囊切除術、保膽取石術等,具體選擇依患者實際情況而定,且術後要做好護理與康復。
5. 中醫輔助:可嘗試中醫手段輔助治療,如針灸特定穴位,刺激膽囊收縮,促進膽汁排泄;服用中藥方劑,發揮清熱利濕、利膽排石功效,但使用前需咨詢專業中醫師。
哺乳期發現膽結石,應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治療方案。日常要注重飲食規律與健康,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定期復查。若出現症狀加重等異常,需立即復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