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瘤和肝癌可通過症狀、影像學檢查、血液檢查、病理檢查等區分。
1. 症狀:肝血管瘤多數無明顯症狀,常在體檢時偶然發現,較大的血管瘤可能壓迫周圍組織,引起上腹部不適、腹脹等;肝癌早期症狀也不典型,中晚期可出現肝區疼痛、乏力、消瘦、食慾減退、黃疸等症狀。
2. 影像學檢查:超聲檢查中,肝血管瘤多表現為高回聲或等回聲結節,邊界清晰;肝癌多為低回聲或高回聲結節,邊界不清,形態不規則。CT平掃時,肝血管瘤密度均勻,增強掃描可見特徵性的強化方式;肝癌平掃多為低密度影,強化方式與血管瘤不同。MRI對兩者的鑒別也有重要價值,肝血管瘤在T2加權像上呈高信號,似燈泡徵;肝癌信號則較為複雜。
3. 血液檢查:肝血管瘤患者的腫瘤標誌物一般在正常範圍;肝癌患者的甲胎蛋白等腫瘤標誌物可能明顯升高,對肝癌診斷有重要提示意義。
4. 病理檢查:通過肝穿刺活檢獲取病變組織進行病理檢查,是區分兩者的金標準。肝血管瘤病理可見大量血管腔隙及內皮細胞;肝癌病理可明確腫瘤細胞類型、分化程度等。
日常若發現肝臟有異常情況,應及時就醫進一步檢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飲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等,對肝臟健康有益。若確診疾病,需嚴格遵醫囑治療、定期復查,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