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問醫生logo 快速問醫生

中性粒細胞中毒性改變有哪些

發佈時間:2025-10-30 09:31:36

中性粒細胞中毒性改變有大小不均、中毒顆粒、空泡形成、杜勒小體、核變性等。

1. 大小不均:中性粒細胞體積大小相差懸殊,出現一些體積明顯增大的細胞。這是由於在嚴重感染、中毒等病理情況下,骨髓粒細胞生成和釋放加速,不同發育階段的粒細胞同時進入外周血,導致細胞大小差異明顯。

2. 中毒顆粒:中性粒細胞胞質中出現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紫黑色或深紫紅色顆粒。這些顆粒是由於細胞受嚴重感染、化學物質等刺激,使中性粒細胞發生變性,特殊顆粒生成受阻,嗜天青顆粒增多且形態異常所致。

3. 空泡形成:中性粒細胞胞質內出現一個或多個大小不等空泡。其形成原因可能是細胞受損後,胞質發生脂肪變性,被脂酶分解成空泡,也可能是吞噬泡與溶酶體融合後,消化過程異常導致空泡殘留。

4. 杜勒小體:中性粒細胞胞質內出現的圓形或梨形、雲霧狀、直徑1-2μm的藍色或灰藍色小體。它是細胞局部不成熟,核仁殘留物,常與中毒顆粒、空泡形成等同時出現。

5. 核變性:包括核固縮、核碎裂、核溶解等。核固縮時核染色質凝聚成深紫色粗大凝塊;核碎裂是核膜破裂,核染色質崩解成大小不等碎片;核溶解則是核染色質進一步溶解,僅見淡影或輪廓。這是由於細胞受嚴重損傷,代謝障礙,導致細胞核結構破壞。

在日常生活中,若發現中性粒細胞出現中毒性改變,往往提示身體可能處於病理狀態。應及時就醫,進一步檢查明確病因。積極配合醫生進行相關檢查和治療,遵循醫生的建議調整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以促進身體恢復健康。

中性粒細胞中毒性改變有哪些
快速問醫生 快速問醫生
關註微信公眾號,立即問醫生微信掃描關註快速問醫生公眾號
近期最多人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