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細胞白血病的診斷標準包括臨床表現、外周血象、骨髓象、細胞化學染色、染色體檢查等。
1. 臨床表現:起病緩慢,可出現貧血、發熱、乏力、肝脾及淋巴結腫大等症狀,部分患者有皮膚瘙癢、皮疹等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相關表現,還可能累及心臟、肺部、胃腸道等多器官,引發相應症狀。
2. 外周血象:嗜酸性粒細胞持續顯著增多,絕對值常超過1.5×10⁹/L,可見幼稚嗜酸性粒細胞,同時可伴有貧血、血小板減少等異常。
3. 骨髓象:骨髓中嗜酸性粒細胞明顯增生,以幼稚和成熟嗜酸性粒細胞為主,原始粒細胞可增多,紅系、巨核系細胞可受抑制。
4. 細胞化學染色:嗜酸性粒細胞過氧化物酶染色呈陽性,有助於與其他原因導致的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相鑒別。
5. 染色體檢查:部分患者可出現染色體異常,如8號和10號染色體三體等,對診斷及判斷預後有一定意義。
診斷嗜酸性粒細胞白血病需綜合多方面結果。一旦確診,患者應積極配合治療,嚴格遵循醫生制定的治療方案,按時服藥、定期復查血常規、骨髓象等指標。日常要注意休息,避免勞累,預防感染,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心態,以促進病情穩定和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