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體檢項目包括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功能檢查等。
1. 體格檢查:涵蓋身高、體重、血壓、心率等基本生命體徵測量,通過觸診、聽診等方式對心肺、肝脾等重要臟器進行初步檢查,查看是否存在異常體徵,如心臟雜音、肺部囉音等,還會檢查口腔、視力、聽力、脊柱、四肢關節等情況,瞭解身體整體健康狀況。
2. 實驗室檢查:血常規可瞭解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等計數,判斷是否有貧血、感染等;尿常規檢查尿液的顏色、透明度、酸鹼度等,篩查泌尿系統疾病;生化檢查包含血糖、血脂、肝功能、腎功能等項目,評估代謝功能和臟器功能;腫瘤標誌物檢測如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輔助早期發現腫瘤。
3. 影像學檢查:胸部X光可初步觀察肺部形態、心臟大小等;腹部超聲檢查肝臟、膽囊、胰腺、脾臟、雙腎等臟器,查看有無結石、囊腫、腫瘤等病變;頭顱CT或MRI有助於發現腦部的梗死灶、腫瘤等病變。
4. 功能檢查:心電圖檢查心臟的電活動情況,排查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心臟疾病;骨密度檢測評估骨骼強度,判斷是否存在骨質酥鬆。
老人體檢後,若檢查結果有異常,應及時就醫進一步診斷和治療。日常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飲食,多攝入蔬菜、水果、全穀物等;適度運動,根據身體狀況選擇散步、太極拳等運動項目;規律作息,保證充足睡眠,定期進行體檢,關注自身健康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