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鼻息肉與鼻甲肥大在病因、症狀、體徵、影像學表現、治療方式上存在不同。
1. 病因:鼻息肉多由中鼻道竇口復合體的通氣引流障礙、嗜酸性粒細胞浸潤、感染、過敏等因素引發;鼻甲肥大常因長期的炎症刺激,如慢性鼻炎、鼻竇炎,或鼻腔結構異常、長期使用血管收縮劑等導致。
2. 症狀:鼻息肉主要症狀為漸進性鼻塞,可伴有流涕、嗅覺減退、頭痛等;鼻甲肥大主要表現為間歇性或交替性鼻塞,也可有流涕、鼻癢、打噴嚏等症狀。
3. 體徵:鼻息肉在鼻腔內可見灰白色、荔枝肉樣新生物,表面光滑,質地柔軟,一般不易出血;鼻甲肥大時可見鼻甲黏膜充血、腫脹,下鼻甲前端和後端可呈結節狀或桑葚狀。
4. 影像學表現:鼻息肉在鼻竇CT上多表現為鼻腔或鼻竇內軟組織密度影,邊界較清晰;鼻甲肥大在CT上主要顯示鼻甲骨質增生、肥厚。
5. 治療方式:鼻息肉較小且症狀不嚴重時,可先藥物治療,如糖皮質激素噴鼻等,藥物治療無效或息肉較大時需手術;鼻甲肥大以保守治療為主,如使用鼻噴激素、減充血劑等,保守治療無效可考慮手術。
日常要注意保持鼻腔清潔,可使用生理鹽水沖洗鼻腔。避免接觸過敏原及刺激性物質,如花粉、塵蟎、煙霧等。加強鍛鍊,增強體質,預防感冒。若患有鼻腔疾病,應積極治療,嚴格遵醫囑用藥和復診,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