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介入治療是需要打麻藥的。
介入治療是在醫學影像設備的引導下,將特製的導管、導絲等器械經人體自然腔道或微小的創口引入體內病變部位,進行診斷和治療。由於治療過程中器械會對身體組織產生刺激,可能引發疼痛,為了減輕患者的痛苦,保證治療順利進行,通常會使用麻藥。
根據治療部位和方式的不同,所採用的麻醉方式也有所差異。局部麻醉較為常見,通過在手術區域注射麻醉藥物,使該部位的神經傳導被暫時阻斷,患者在清醒狀態下基本不會感覺到疼痛。對於一些較為複雜、操作時間長或者患者無法配合的介入治療,可能會採用全身麻醉,讓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處於深度睡眠狀態,消除疼痛感覺。
介入治療後,要多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和重體力勞動,防止穿刺部位出血。保持傷口清潔乾燥,防止感染。飲食上,多攝入富含營養且易消化的食物,促進身體恢復。同時,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定期復查,以便及時瞭解恢復情況,若出現不適症狀,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