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側身疼可能是姿勢不當、肌肉勞損、乳腺炎、乳腺導管堵塞、肋軟骨炎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調整姿勢、物理治療、藥物治療等。
1. 姿勢不當:哺乳時側身姿勢不正確,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使身體一側肌肉過度緊張,引發疼痛。應調整哺乳姿勢,可在背部和腰部墊上柔軟靠墊,保持脊柱自然曲線,減輕肌肉壓力,避免側身時間過長,定時更換姿勢,緩解肌肉疲勞。
2. 肌肉勞損:頻繁側身哺乳,導致胸部、背部及側身部位肌肉反復用力,引起肌肉勞損疼痛。可進行熱敷,用溫熱毛巾敷於疼痛部位,每次15 - 20分鐘,每天3 - 4次,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也可輕柔按摩疼痛肌肉,由輕到重,幫助放鬆肌肉。
3. 乳腺炎:細菌感染乳腺引發炎症,炎症刺激周圍組織,側身時疼痛加劇。遵醫囑服用阿莫西林膠囊、頭孢克肟分散片、蒲地藍消炎口服液,同時配合局部理療,如紅外線照射,促進炎症吸收,若形成膿腫,可能需手術切開引流。
4. 乳腺導管堵塞:乳汁排出不暢,乳腺導管堵塞,引起乳房脹痛,側身時疼痛明顯。可通過局部按摩,從乳房周邊向乳頭方向輕輕按摩,促進乳汁排出;也可用吸奶器將乳汁吸出,保持乳腺導管通暢,若症狀嚴重,需就醫處理。
5. 肋軟骨炎:肋軟骨發生無菌性炎症,側身時胸廓活動刺激炎症部位產生疼痛。可遵醫囑外用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雲南白藥膏、活血止痛膏,同時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和過度勞累,疼痛嚴重時可口服非甾體抗炎藥緩解症狀。
日常要注意保持正確哺乳姿勢,避免過度勞累,注意乳房清潔,定期進行乳房自我檢查,若疼痛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