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外翻通常是指腳部向外傾斜的一種畸形狀態,即跟骨向外翻轉,前足外展。
足外翻的形成多與多種因素有關。先天性因素方面,在胚胎發育過程中,足部骨骼、肌肉等結構發育異常,就可能導致足外翻。後天因素也不容忽視,比如長期不良的姿勢習慣,長時間不正確的行走、站立姿勢,會使足部受力不均,逐漸引發足外翻。一些疾病也可能是誘因,像小兒麻痹後遺症、腦癱等神經系統疾病,會影響肌肉的正常功能和力量平衡,致使足部肌肉力量不協調,進而造成足外翻。
足外翻會對身體產生諸多不良影響。外觀上,足部畸形明顯,影響美觀。功能上,會導致行走時疼痛,嚴重影響正常的活動能力,降低生活質量。而且隨著病情發展,還可能引發其他關節問題,如膝關節、髖關節的代償性改變,增加這些關節患病的風險。
日常生活中,對於有足外翻傾向或已經出現足外翻的情況,要注意保持正確的行走和站立姿勢,避免長時間穿不合適的鞋子,尤其是鞋跟過高、過窄的鞋子。可以適當進行一些足部肌肉鍛鍊,增強足部肌肉力量,改善足部的穩定性。如果足外翻情況較為嚴重,應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針對性治療,比如使用矯形器具,甚至可能需要手術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