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與血栓在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影像學特徵、治療方法上存在不同。
1. 發病機制:腦梗主要是腦部血管堵塞,導致局部腦組織缺血、缺氧性壞死,多因動脈粥樣硬化、血管狹窄等引發;血栓是血液在血管內異常凝結形成塊狀物,可在全身血管發生,成因包括血管壁損傷、血液高凝狀態等。
2. 臨床表現:腦梗常急性起病,出現偏癱、言語不利、口角歪斜、意識障礙等神經功能缺損症狀;血栓在不同部位症狀不同,如肢體靜脈血栓表現為肢體腫脹、疼痛,下肢活動時加重,肺血栓則有呼吸困難、胸痛、咯血等。
3. 影像學特徵:腦梗通過頭顱CT或MRI檢查,可發現腦部梗死灶,不同時期影像表現有差異;血栓在超聲檢查中,能看到血管內異常回聲,血管造影可直接顯示血栓部位、大小和形態。
4. 治療方法:腦梗治療強調早期溶栓、改善腦循環、營養神經等,根據病情選擇藥物或介入治療;血栓治療以抗凝、溶栓為主,防止血栓擴大和新血栓形成,必要時手術取栓。
日常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均衡飲食,減少高脂肪、高鹽食物攝入,適度運動,戒煙限酒,控制好血壓、血糖、血脂等基礎指標。定期體檢,及時發現和處理潛在健康問題。若有相關疾病,務必嚴格遵醫囑治療,按時服藥,不可自行增減藥量或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