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中醫里腹瀉與便溏的不同在於,腹瀉起病較急、大便次數明顯增多且質地稀薄甚至如水樣;便溏起病相對較緩,大便次數增多不顯著,質地軟爛不成形。
腹瀉多由外感邪氣、飲食不節等因素引發。感受寒濕之邪,侵襲腸胃,導致腸胃功能紊亂,水濕運化失常,就會出現腹瀉,大便往往清稀如水。若飲食過量、過食生冷油膩,損傷脾胃,脾胃運化失職,也會引起腹瀉,大便氣味酸臭。而且腹瀉時排便較為急迫,讓人難以控制。
便溏常因脾胃虛弱、腎陽不足等導致。脾胃虛弱,運化功能減弱,水谷精微不能正常吸收和轉輸,水濕內停,混入大便中,使得大便質地軟爛。腎陽不足,不能溫煦脾陽,脾失溫養,運化無力,也會出現便溏。便溏的排便次數雖有增多,但一般不會像腹瀉那樣頻繁,且排便時沒有明顯的急迫感。
日常要注意飲食的合理搭配,避免食用過多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腸胃負擔。注意腹部保暖,尤其是在季節交替時,防止寒邪入侵。適當進行運動鍛鍊,增強體質,提高脾胃的運化功能。若出現腹瀉或便溏症狀,應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調理和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