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後遺症通常會出現腳關節疼。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蟲媒傳染病。在患病期間,病毒會引發身體一系列免疫反應,對關節等部位造成損害。當病情進入後遺症階段,部分患者的關節處仍會存在炎症,腳關節作為人體活動較為頻繁的關節之一,很容易受到影響,進而出現疼痛症狀。
登革熱病毒侵襲人體後,免疫系統會積極對抗病毒。在這個過程中,會釋放多種炎性介質,這些物質會刺激關節周圍的神經末梢,導致疼痛感覺產生。而且,病毒可能直接侵犯關節組織,破壞關節內的軟骨、滑膜等結構,使得關節的正常功能受到影響,在恢復階段就表現為腳關節疼等後遺症症狀。
出現腳關節疼的登革熱後遺症患者,日常要多休息,避免長時間站立或行走,減少對腳關節的壓力。注意關節保暖,可適當進行熱敷,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飲食上,多攝入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增強身體抵抗力。同時,要按照醫生的囑咐定期復查,以便及時瞭解身體恢復情況,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