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後遺症通常會起紅疹。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蟲媒傳染病,主要通過伊蚊叮咬傳播。在患病過程中,病毒會對人體的免疫系統等造成影響。當病情進入後遺症階段,身體的免疫反應可能仍未完全恢復正常,皮膚作為人體最大的器官,會受到一定影響。
登革熱後遺症出現紅疹,可能是因為病毒感染引發的免疫反應在疾病後期仍持續存在,導致皮膚的毛細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等,使得皮膚出現紅疹表現。而且在患病期間,身體的代謝和內分泌等功能也會發生改變,這些變化也可能間接影響皮膚狀態,促使紅疹出現。
紅疹的形態、大小、分布等可能因人而異。有的紅疹可能表現為散在的小紅點,有的則可能融合成片,顏色也可能從淡紅色到深紅色不等。
在日常生活中,若出現登革熱後遺症起紅疹的情況,要注意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搔抓,防止皮膚破損引發感染。穿著寬松、柔軟的衣物,減少對皮膚的摩擦。飲食上,盡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皮膚不適。同時,要密切觀察紅疹的變化,若紅疹持續不消退、伴有瘙癢加劇、發熱等異常情況,應及時就醫,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相應的檢查和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