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房顫病可由心臟疾病、心血管危險因素、肺部疾病、內分泌紊亂、遺傳因素等造成。
1. 心臟疾病:冠心病、心肌病、心臟瓣膜病等心臟疾病會導致心臟結構和功能異常,使心房肌受損,電活動紊亂,從而引發房顫。比如冠心病患者,心肌長期缺血缺氧,影響心臟正常電傳導系統,易誘發房顫。
2. 心血管危險因素: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等因素會增加心臟負擔,導致心房壓力升高、心肌肥厚,改變心房的電生理特性,促使房顫發生。長期高血壓使心臟後負荷增加,心房擴大,易出現房顫。
3. 肺部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等肺部疾病會引起缺氧、二氧化碳瀦留,導致體內酸鹼平衡失調,刺激心臟電活動,引發房顫。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長期呼吸功能障礙,易出現房顫併發症。
4. 內分泌紊亂:甲狀腺功能亢進時,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加速機體代謝,影響心臟電生理,引發房顫。甲狀腺激素可直接作用於心肌,使心肌興奮性增高,誘發房顫。
5. 遺傳因素:部分房顫患者存在家族遺傳傾向,特定基因突變會影響心臟離子通道功能或心肌結構,增加房顫發病風險。家族中有房顫患者,其親屬發病幾率相對較高。
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飲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控制體重等,積極治療基礎疾病。定期體檢,關注心臟健康狀況。若出現心悸、胸悶等不適症狀,應及時就醫,遵循醫生建議進行檢查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