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可能存在出血、感染、疼痛、損傷神經、引發顳下頜關節紊亂等危害。
1. 出血:拔牙後創口會有少量滲血,通常會在短時間內自行停止。但如果患者本身凝血功能異常,或者拔牙過程中損傷較大血管,可能導致出血不止,嚴重時甚至需要再次縫合止血或輸血治療。
2. 感染:口腔環境本就存在多種細菌,拔牙創口若護理不當,細菌容易侵入引發感染。表現為創口紅腫、疼痛加劇、有膿性分泌物等,嚴重的感染還可能擴散至周圍組織,引起頜面部蜂窩織炎等併發症。
3. 疼痛:拔牙後創口會出現一定程度的疼痛,一般在可忍受範圍內,且會隨著時間逐漸減輕。但如果創傷較大,或者發生乾槽症等併發症,疼痛會較為劇烈且持續時間長,影響日常生活和進食。
4. 損傷神經:在拔除某些牙齒,如下頜智齒時,有可能損傷下牙槽神經。神經損傷後,相應區域可能出現麻木、感覺異常等症狀,部分患者的神經功能可在數月內逐漸恢復,但也有少數患者可能會遺留永久性神經損傷。
5. 引發顳下頜關節紊亂:拔牙過程中,長時間張口或操作不當,可能會對顳下頜關節造成一定影響,引發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徵。患者會出現關節區疼痛、彈響、張口受限等症狀,給日常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拔牙後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潔,避免劇烈運動,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主。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服用藥物、復診,若出現異常情況,如出血不止、疼痛加劇等,應及時就醫,以便盡早處理問題,降低拔牙帶來的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