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解質紊亂、低血壓、腎功能損害、高尿酸血症、糖脂代謝異常等是急性心力衰竭長期服用利尿劑可能出現的副作用。
1. 電解質紊亂:利尿劑會促使腎臟排出過多的電解質,如鉀、鈉、氯等。低鉀血症較為常見,可引發乏力、腹脹、心律失常等症狀;低鈉血症可能導致患者出現惡心、嘔吐、意識障礙等情況,嚴重影響身體正常功能。
2. 低血壓:利尿劑通過減少血容量來發揮作用,若使用不當或劑量過大,會使血容量過度降低,導致血壓下降。患者可能出現頭暈、黑矇甚至暈厥等症狀,影響腦部及其他重要臟器的血液灌注。
3. 腎功能損害:長期服用利尿劑可能影響腎臟的血流灌注和濾過功能。腎臟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應,會導致腎功能指標異常,嚴重時可引起腎功能衰竭,影響身體代謝廢物的排出。
4. 高尿酸血症:利尿劑會抑制尿酸的排泄,使得血液中尿酸水平升高。尿酸過高可能引發痛風,表現為關節疼痛、紅腫等症狀,長期高尿酸血症還可能損害腎臟。
5. 糖脂代謝異常:部分利尿劑可能幹擾體內的糖代謝和脂代謝。可使血糖升高,增加糖尿病的發病風險;同時導致血脂異常,如甘油三酯、膽固醇升高等,不利於心血管健康。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長期服用利尿劑時,要密切關注身體狀況,定期進行相關檢查,包括電解質、腎功能、血壓、血糖、血脂等項目。一旦出現不適症狀,應及時就醫,在醫生的專業指導下調整藥物劑量或更換藥物,以減少副作用的發生,保障治療效果和身體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