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癬有尋常型、膿皰型、關節病型、紅皮病型等。
1. 尋常型:最為常見,典型表現為邊界清楚的紅斑、丘疹,表面覆蓋多層銀白色鱗屑,輕輕刮除鱗屑後可見一層淡紅色發亮的半透明薄膜,再刮除薄膜則出現小出血點,即點狀出血現象。皮疹形態多樣,可呈點滴狀、錢幣狀、地圖狀等,可發於全身各處,以頭皮、四肢伸側較為常見。
2. 膿皰型:分為泛發性和局限性。泛發性膿皰型起病急驟,在紅斑基礎上迅速出現密集的針頭至粟粒大小的無菌性膿皰,可融合成膿湖,常伴有高熱、寒戰、乏力等全身症狀;局限性膿皰型多發生於手掌和足底,表現為紅斑上群集的小膿皰,皰壁較厚,不易破潰,1 - 2周後膿皰乾涸、結痂、脫屑,可反復發生。
3. 關節病型:除有牛皮癬的皮損外,還伴有關節病變,可累及大小關節,尤其是指趾末端關節,表現為關節疼痛、腫脹、畸形,嚴重時可影響關節功能,導致關節活動受限。病程慢性,易復發。
4. 紅皮病型:全身皮膚瀰漫性潮紅、浸潤腫脹,大量脫屑,僅有少數片狀皮膚正常,如島嶼狀。常伴有發熱、畏寒、頭痛等全身症狀,病情較重,病程較長,易繼發感染及其他併發症。
日常需注意皮膚護理,保持皮膚清潔、濕潤,避免搔抓、摩擦等刺激。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煙戒酒。規律作息,避免精神緊張和過度勞累。同時,要嚴格遵醫囑用藥,定期復診,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控制病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