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的診斷標準包括眼壓升高、視神經損害、視野缺損、房角異常、眼底改變等。
1. 眼壓升高:眼壓是診斷青光眼的重要指標之一。正常眼壓範圍一般在10-21mmHg ,當眼壓持續高於正常範圍,且排除其他因素導致的眼壓波動,對青光眼診斷有重要提示意義。眼壓測量方法有多種,如 Goldmann 眼壓計測量較為準確,非接觸眼壓計操作簡便但可能存在一定誤差。
2. 視神經損害:青光眼會對視神經造成損害,表現為視乳頭杯盤比增大、神經纖維層變薄等。通過眼底鏡、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等檢查可清晰觀察視神經形態結構,判斷是否存在損害及損害程度。
3. 視野缺損:視野缺損是青光眼進展到一定階段的典型表現。早期可能出現旁中心暗點、弓形暗點等,隨著病情發展,視野缺損範圍逐漸擴大。常用的視野檢查方法有靜態視野計檢查和動態視野計檢查,能準確評估視野受損情況。
4. 房角異常:房角狀態對青光眼診斷和分型至關重要。通過房角鏡檢查可直接觀察房角結構,判斷房角是開放還是關閉。閉角型青光眼常存在房角狹窄或關閉情況,而開角型青光眼房角多為開放狀態。
5. 眼底改變:除視神經改變外,眼底還可能出現視網膜神經纖維層梗死、視乳頭出血等表現。這些改變在青光眼診斷中也具有一定參考價值,結合其他指標有助於更準確診斷。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長時間在暗環境中用眼,防止情緒劇烈波動,控制飲水量,避免一次性大量飲水。定期進行眼部檢查,尤其是有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視等高危人群。一旦確診青光眼,需嚴格遵醫囑治療,按時用藥、定期復查,以控制病情發展,保護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