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貧血的原因有營養缺乏、疾病因素、遺傳因素、慢性失血、其他因素等。
1. 營養缺乏:鐵、維生素B12、葉酸等營養素攝入不足是幼兒貧血常見原因。鐵是製造血紅蛋白關鍵原料,若飲食中鐵元素匱乏,如未及時添加含鐵輔食,易引發缺鐵性貧血。維生素B12和葉酸參與紅細胞DNA合成,缺乏會影響紅細胞正常發育,導致巨幼細胞貧血。
2. 疾病因素:一些疾病會影響造血功能或導致紅細胞破壞增加。如感染性疾病,長期炎症會干擾鐵代謝和造血微環境;慢性腎病會影響促紅細胞生成素合成,導致腎性貧血;自身免疫性疾病會攻擊自身紅細胞,造成溶血性貧血。
3. 遺傳因素:某些遺傳性疾病可導致貧血,如地中海貧血,是由於遺傳的基因缺陷致使血紅蛋白中一種或幾種珠蛋白鏈合成障礙或不足所引起的溶血性貧血。
4. 慢性失血:體內慢性失血不易察覺,卻會持續丟失鐵元素。如腸道寄生蟲感染,寄生蟲在腸道內寄生,可能損傷腸黏膜導致慢性失血;還有一些隱匿的消化道畸形,也會引起慢性失血,進而引發貧血。
5. 其他因素:早產兒因先天儲備鐵不足,出生後生長髮育迅速,對鐵需求大,易發生貧血;環境因素如長期接觸鉛等重金屬,會抑制血紅蛋白合成,導致貧血。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安排幼兒飲食,保證營養均衡,及時添加含鐵、維生素B12和葉酸豐富的食物。定期帶幼兒體檢,以便早發現貧血並及時干預。若發現幼兒有貧血症狀,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嚴格遵醫囑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