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4歲摔後腦勺可能出現頭皮血腫、腦震蕩、顱骨骨折、顱內出血、遲發性顱內病變等。
1. 頭皮血腫:摔倒後,後腦勺部位的頭皮血管破裂,血液積聚在頭皮下形成血腫。通常表現為局部腫脹、疼痛,外觀上可見明顯隆起。一般較小的頭皮血腫可在數天到幾周內自行吸收,較大的血腫可能需要更長時間,期間可通過適當冷敷、熱敷等促進吸收。
2. 腦震蕩:頭部受傷後,大腦功能短暫受到影響。可能出現短暫的意識喪失,一般不超過半小時,蘇醒後可能伴有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記憶力減退等症狀。多數患兒經過休息,症狀可在數天到幾周內逐漸緩解。
3. 顱骨骨折:外力作用導致顱骨的連續性中斷。根據骨折類型不同,症狀有所差異。線性骨折可能僅表現為局部壓痛;凹陷性骨折可觸及局部顱骨凹陷;如果骨折累及腦膜、血管等,可能出現相應的神經功能障礙等嚴重表現。
4. 顱內出血:包括硬膜外血腫、硬膜下血腫、腦內血腫等。可出現頭痛、嘔吐、意識障礙、抽搐等症狀,嚴重程度取決於出血量和出血部位。少量出血可保守治療,大量出血可能需要手術干預。
5. 遲發性顱內病變:受傷當時可能症狀不明顯,但在數小時甚至數天後,逐漸出現頭痛、嘔吐、精神狀態改變等症狀,可能是遲發性顱內出血等病變,需要密切觀察。
寶寶摔後腦勺後,家長要密切觀察其精神狀態、有無嘔吐等異常表現。若出現精神萎靡、頻繁嘔吐、抽搐等情況,應立即就醫。即使當時無明顯異常,也建議在醫生指導下觀察一段時間,確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