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副作用有燙傷、過敏、上火、暈灸、局部感染等。
1. 燙傷:艾灸過程中,若距離皮膚過近、時間過長,艾火的高溫容易導致皮膚燙傷,出現紅腫、疼痛,嚴重時會起水泡,影響日常生活且恢復時間較長。
2. 過敏:部分人對艾絨過敏,艾灸後皮膚會出現瘙癢、紅斑、丘疹等過敏反應,嚴重的還可能引發呼吸道症狀,如打噴嚏、流鼻涕等,給身體帶來不適。
3. 上火:艾灸具有溫通經絡、散寒除濕等功效,若體質不適合或艾灸頻率過高、時間過長,易導致體內陽氣過盛,引發上火症狀,如口乾舌燥、咽喉腫痛、大便乾結等。
4. 暈灸:少數人在艾灸時會出現暈灸現象,表現為頭暈眼花、心慌惡心、面色蒼白、出汗等,多因體質虛弱、精神緊張、空腹艾灸或艾灸刺激過強等引起。
5. 局部感染:艾灸後皮膚毛孔處於開放狀態,若不注意局部衛生,細菌容易侵入,導致局部感染,出現紅腫熱痛加劇、發熱等症狀,嚴重影響身體健康。
進行艾灸時,要選擇正規機構和專業人員操作,根據自身情況控制好艾灸的時間、頻率和溫度。艾灸後注意保持局部清潔,避免吹風受寒。若出現不適症狀,應及時就醫處理,確保艾灸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