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空洞特徵包括感覺障礙、運動障礙、營養障礙、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其他罕見特徵等。
1. 感覺障礙:常出現階段性分離性感覺障礙,即痛溫覺減退或消失,而觸覺及深感覺相對保留。這是由於脊髓空洞首先破壞脊髓內的淺感覺傳導通路,導致對痛溫覺的感知出現異常,患者可能在不知覺情況下受傷,比如手部被燙傷卻無疼痛反應。
2. 運動障礙:可表現為手部小肌肉萎縮,如大魚際肌、小魚際肌等,進而出現手部無力,持物不穩。隨著病情進展,還可能影響到上肢其他肌肉,導致肢體運動功能受限,嚴重時會影響正常生活及工作。
3. 營養障礙:常見手指關節腫脹、變形,皮膚增厚、粗糙,指甲變形等。因為脊髓空洞影響了神經對營養物質的支配,使得局部組織的營養供應出現問題,導致關節和皮膚等出現一系列營養性改變。
4. 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可出現多汗或無汗,肢體皮膚溫度異常等情況。比如一側肢體多汗,另一側無汗,或者局部皮膚溫度明顯高於或低於正常。這是由於脊髓內的自主神經纖維受到損害,導致自主神經功能失調。
5. 其他罕見特徵:少數患者可能出現吞咽困難、構音障礙、眼球震顫等症狀,這些症狀相對少見,通常提示脊髓空洞累及範圍較廣,影響到了腦幹等重要結構。
脊髓空洞患者日常要注意保護身體,避免受傷,尤其是對感覺減退部位要格外小心。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適度進行康復鍛鍊,以維持肌肉力量和關節活動度。同時,需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定期復查,以便及時瞭解病情變化並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