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後期康復訓練的目的包括促進骨折愈合、恢復關節活動度、增強肌肉力量、提高身體協調性、預防併發症等。
1. 促進骨折愈合:通過適當的康復訓練,能改善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環,為骨折愈合提供充足的營養物質,加速骨痂生長和重塑,使骨折部位更加堅固,減少再次骨折的風險。
2. 恢復關節活動度:長時間的固定會導致關節僵硬、活動受限。康復訓練可通過各種運動,如主動和被動的關節屈伸、旋轉等,逐漸增加關節的活動範圍,幫助恢復正常的關節功能。
3. 增強肌肉力量:骨折後因肢體活動減少,肌肉會出現廢用性萎縮。康復訓練針對性地進行肌肉收縮和舒張練習,能有效增強肌肉力量,提高肢體的運動能力和穩定性。
4. 提高身體協調性:骨折影響了身體原有的運動模式和平衡感。康復訓練通過平衡訓練、步態訓練等,幫助身體重新適應正常的運動方式,提高身體各部位之間的協調性。
5. 預防併發症:長期臥床或缺乏活動易引發深靜脈血栓、肺部感染、骨質酥鬆等併發症。康復訓練能促進血液循環,減少血栓形成風險,增強呼吸功能,預防肺部感染,同時刺激骨骼,減緩骨質酥鬆進程。
在骨折後期康復訓練過程中,要根據自身恢復情況循序漸進地進行訓練,不可操之過急。訓練強度和方式需合理調整,避免過度勞累或造成二次損傷。同時,保持積極的心態,配合醫生和康復師的指導,以達到更好的康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