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不及時治療可能引發消化不良、貧血、胃潰瘍、胃出血、胃癌等危害。
1. 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若不及時治療,胃黏膜持續受損,會影響胃部正常的消化功能。胃蠕動能力下降,消化酶分泌異常,食物在胃內無法充分消化,進而導致腹脹、腹痛、惡心、嘔吐等消化不良症狀,長期如此還會影響營養吸收。
2. 貧血:一方面,慢性胃炎可能導致鐵吸收障礙,引發缺鐵性貧血;另一方面,胃黏膜反復炎症刺激,可能引起慢性失血,導致失血性貧血。患者會出現面色蒼白、頭暈、乏力等症狀。
3. 胃潰瘍:慢性胃炎長期不愈,胃黏膜保護作用減弱,胃酸對胃黏膜的侵蝕加劇,容易形成胃潰瘍。胃潰瘍不僅會帶來更強烈的疼痛,還可能引發一系列併發症。
4. 胃出血:胃潰瘍進一步發展,病變部位的血管可能被侵蝕破裂,從而導致胃出血。少量出血可能表現為黑便,大量出血則會出現嘔血,嚴重時可危及生命。
5. 胃癌:長期的慢性胃炎,尤其是伴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腸化生、不典型增生等情況時,發生胃癌的風險會增加。胃黏膜細胞在長期炎症刺激下,可能發生癌變。
日常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規律進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戒煙戒酒。同時,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避免精神過度緊張。定期進行體檢,以便早發現問題並及時治療。若患有慢性胃炎,務必嚴格遵醫囑用藥,切不可自行停藥或換藥,防止病情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