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關節炎和關節炎在發病原因、症狀表現、發病部位、診斷方式、治療方法等方面上存在不同。
1. 發病原因:骨關節炎主要由於關節軟骨退變、磨損,以及關節周圍骨質增生等引起;而關節炎病因多樣,包括感染、自身免疫、代謝紊亂、創傷等多種因素。
2. 症狀表現:骨關節炎症狀相對較局限,主要為受累關節疼痛、僵硬,活動時疼痛加劇,休息後緩解,晚期可出現關節畸形;關節炎症狀更為複雜多樣,除疼痛、腫脹外,還可能伴有發熱、乏力、皮疹、口腔潰瘍等全身症狀。
3. 發病部位:骨關節炎多累及負重關節,如膝關節、髖關節、脊柱等,也可發生於手指關節;關節炎可侵犯全身各個關節,包括小關節如掌指關節、近端指間關節等,也可累及大關節。
4. 診斷方式:骨關節炎主要依據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如X線顯示關節間隙變窄、骨質增生等進行診斷;關節炎診斷則需綜合考慮患者症狀、體徵、實驗室檢查如自身抗體檢測、炎症指標等以及影像學檢查結果。
5. 治療方法:骨關節炎治療以緩解疼痛、改善關節功能為主,包括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康復鍛鍊,嚴重時可能需手術治療;關節炎治療需根據不同病因制定個體化方案,除上述治療方法外,可能還需使用免疫抑制劑、抗風濕藥物等進行病因治療。
日常需注意關節保暖,避免過度勞累和關節損傷。適當進行關節功能鍛鍊,控制體重以減輕關節負擔。定期復查,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用藥和進行康復訓練,出現異常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