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小管損傷的症狀有尿量變化、電解質紊亂、酸鹼平衡失調、水腫、腎功能異常等。
1. 尿量變化:腎小管損傷可導致尿量明顯改變,可能出現少尿,即24小時尿量少於400ml,因為腎小管重吸收和濃縮功能受損,影響尿液生成;也可能出現多尿,24小時尿量超過2500ml,是由於腎小管對尿液的濃縮功能下降,不能正常重吸收水分,使得尿液大量排出。
2. 電解質紊亂:常見鈉、鉀、鈣等電解質失衡。鈉丟失過多會引起低鈉血症,患者可能出現乏力、頭暈、惡心等症狀;鉀代謝異常,如低鉀血症,可導致肌無力、腹脹、心律失常等;高鉀血症則可能引發心臟傳導阻滯、心律失常,嚴重時可危及生命;鈣代謝紊亂可能導致低鈣血症,引起手足抽搐等表現。
3. 酸鹼平衡失調:腎小管在維持體內酸鹼平衡中起重要作用,損傷後可出現代謝性酸中毒,患者會有呼吸深快、乏力、食慾不振、惡心嘔吐等症狀,嚴重影響身體各器官功能。
4. 水腫:由於腎小管功能受損,水鈉重吸收障礙,導致水鈉瀦留,引起水腫,多從眼瞼、下肢等部位開始,逐漸蔓延至全身。
5. 腎功能異常: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標升高,反映腎臟排泄代謝廢物的能力下降,隨著病情進展,可能發展為腎衰竭,對身體造成嚴重危害。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使用腎毒性藥物,預防感染,控制基礎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若出現上述症狀,應及時就醫,明確診斷並積極治療,嚴格遵醫囑用藥和復查,以延緩病情進展,保護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