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曲張是指由於血液淤滯、靜脈管壁薄弱等因素,導致的靜脈迂曲、擴張,其症狀多樣且會帶來不同程度危害。
一、靜脈曲張的症狀:
1. 早期症狀:在疾病初期,可能僅表現為下肢沈重、乏力,久站或行走後症狀明顯,休息後可緩解。同時,腿部皮膚可見淺靜脈擴張、迂曲,呈蚯蚓狀或團塊狀,外觀較為明顯。
2. 中期症狀:隨著病情進展,下肢會出現腫脹,尤其是腳踝和小腿部位,在傍晚時腫脹感加重。還可能伴有皮膚瘙癢,患者常不自覺搔抓,易導致皮膚破損。
3. 晚期症狀:晚期皮膚營養性改變明顯,皮膚變薄、脫屑、色素沈著,呈棕褐色。嚴重時會出現濕疹、潰瘍,潰瘍經久不愈,疼痛劇烈,影響患者日常生活。
2.靜脈曲張的危害:
1. 影響美觀:腿部明顯的靜脈曲張會影響腿部外觀,給患者帶來心理壓力,尤其對於注重外在形象的人群。
2. 疼痛不適:隨著病情發展,患者會出現下肢沈重、脹痛、瘙癢等不適症狀,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
3. 皮膚病變:長期的靜脈曲張會導致皮膚營養障礙,引發皮膚潰瘍,不僅愈合困難,還容易繼發感染,甚至可能發展為慢性骨髓炎。
4. 血栓形成:曲張靜脈內血流緩慢,易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脫落,可能隨血流進入肺部,引發肺栓塞,危及生命。
出現疑似靜脈曲張症狀應及時就醫檢查診斷。治療過程中要遵循醫生建議,根據病情選擇合適治療方法。日常避免久站久坐,適當運動促進血液循環,休息時抬高下肢利於血液回流。穿著醫用彈力襪輔助治療,定期復查,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