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神經病變是指周圍神經系統的神經纖維發生損傷或功能障礙,可出現多種症狀,治療方式也有多種。
一、周圍神經病變的症狀:
1. 感覺異常:常表現為肢體麻木、刺痛、燒灼感、蟻走感等,可從手指或腳趾開始,逐漸向近端發展。部分患者還會出現感覺減退,對冷熱、疼痛等刺激的感知能力下降。
2. 疼痛:疼痛性質多樣,如鈍痛、銳痛、電擊樣痛等,疼痛程度因人而異,且在夜間或休息時可能加重。
3. 肌肉無力:隨著病情進展,可出現相應支配區域的肌肉無力,導致肢體活動受限,如手部精細動作困難、行走不穩等。
4. 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常見於膝反射、跟腱反射等,這是由於神經傳導功能受損所致。
5. 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可出現皮膚乾燥、出汗異常、體位性低血壓、大小便失禁等症狀。
2.周圍神經病變的治療方式:
1. 病因治療:針對不同病因進行治療,如控制血糖治療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補充維生素B12治療營養缺乏性周圍神經病變,停用可能導致神經損傷的藥物等。
2. 藥物治療:使用神經營養藥物如甲鈷胺、B族維生素等促進神經修復;疼痛明顯者可使用加巴噴丁、普瑞巴林等緩解疼痛;改善微循環藥物如前列地爾等可增加神經的血液供應。
3. 康復治療:包括物理治療如熱敷、按摩、針灸等,可促進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緊張;運動療法能增強肌肉力量,改善肢體功能。
治療過程中需嚴格遵醫囑用藥,不可自行增減藥量或停藥。定期復查,以便醫生瞭解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飲食、適度運動、戒煙限酒等,有利於病情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