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是在高溫環境下,人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而引起的以中樞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有多種表現且需對應治療。
一、中暑的表現:
1. 先兆中暑:在高溫環境下,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症狀,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
2. 輕症中暑:除先兆中暑症狀外,體溫往往在38℃以上,伴有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或出現四肢濕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表現。
3. 重症中暑:包括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熱痙攣主要表現為肌肉痙攣,常發生在四肢肌肉、咀嚼肌、腹肌等部位,尤以腓腸肌為著,體溫多正常;熱衰竭起病迅速,主要症狀為頭暈、頭痛、心慌、口渴、惡心、嘔吐、皮膚濕冷、血壓下降、暈厥或意識模糊,體溫基本正常或輕度升高;熱射病是最嚴重的中暑類型,表現為高熱體溫多超過40℃、無汗、意識障礙,如譫妄、昏迷等,可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礙。
2.中暑的治療:
1. 先兆中暑與輕症中暑:迅速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解開衣物,用濕毛巾擦拭身體降溫,適量飲用含鹽的清涼飲料,如淡鹽水、藿香正氣水等。一般經過上述處理後,症狀可逐漸緩解。
2. 重症中暑:立即撥打急救電話,在等待救援過程中,將患者轉移至低溫環境,用冰袋、濕毛巾等對額頭、頸部、腋窩、腹股溝等大血管豐富部位進行冷敷,以快速降溫。若患者意識清醒,可適量餵水。
中暑後應及時採取措施,若症狀嚴重或持續不緩解需及時就醫。恢復期間注意休息,飲食清淡易消化,避免再次處於高溫環境。若本身患有慢性疾病或體質較弱,更需做好防暑措施,高溫時段盡量減少外出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