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癬常見類型有尋常型、膿皰型、關節病型、紅皮病型等。
1. 尋常型:是最常見的類型,初期表現為紅色丘疹或斑丘疹,粟粒至綠豆大小,以後可逐漸擴大融合成紅色斑塊,邊界清楚,周圍有炎性紅暈,基底浸潤明顯,表面覆蓋多層乾燥的銀白色鱗屑。輕輕刮除表面鱗屑,可露出一層淡紅色發亮的半透明薄膜,再刮除薄膜,則出現小出血點,稱為點狀出血現象。
2. 膿皰型:分為泛發性和局限性。泛發性膿皰型起病急驟,常伴有高熱、關節腫痛及全身不適等症狀。在紅斑基礎上迅速出現密集針頭至粟粒大小的淺在性無菌性小膿皰,膿皰可融合成膿湖,數周內可泛發全身。局限性膿皰型多發生於掌跖部位,在紅斑基礎上出現群集性小膿皰,皰壁不易破潰,1-2周後膿皰乾涸、結痂、脫屑,以後又可在鱗屑下出現新的膿皰,時輕時重,經久不愈。
3. 關節病型:除有牛皮癬的皮損外,還伴有關節病變,可累及大小關節,尤其是手足小關節、頸椎、骶髂關節等。關節紅腫疼痛,活動受限,嚴重時可出現關節畸形,類似類風濕關節炎,但類風濕因子常為陰性。
4. 紅皮病型:多因尋常型牛皮癬在進行期外用刺激性較強的藥物、系統使用糖皮質激素後突然停藥或減藥過快等因素誘發。表現為全身皮膚瀰漫性潮紅、腫脹、浸潤,大量脫屑,僅有少數片狀皮膚正常,如皮島。常伴有發熱、畏寒、頭痛等全身症狀。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皮膚護理,避免搔抓、摩擦等刺激,保持皮膚清潔濕潤。飲食上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飲酒等。同時要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精神緊張和焦慮。出現病情變化時,務必及時就醫,嚴格遵醫囑治療,切不可自行隨意用藥或改變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