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問醫生logo 快速問醫生

核磁共振與CT的區別是甚麼

發佈時間:2025-07-21 13:58:55

核磁共振與CT在成像原理、圖像特點、檢查部位、輻射劑量、檢查時間等方面存在不同。

1. 成像原理:核磁共振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場內共振所產生的信號經重建成像的一種檢查方法;CT是利用X線束對某一部位進行斷層掃描,探測器接收穿過人體後的X線信號,經計算機處理後重建出人體內部的橫斷面圖像。

2. 圖像特點:核磁共振圖像軟組織分辨力高,能多方位成像,對脊髓、神經、肌肉等顯示清晰;CT圖像是斷層圖像,對骨骼、鈣化等密度差異大的組織顯示較好。

3. 檢查部位:核磁共振適用於顱腦、脊髓、關節、腹部臟器等軟組織病變的診斷;CT在胸部、骨骼、急診外傷等方面應用廣泛。

4. 輻射劑量:核磁共振檢查不產生輻射;CT檢查有一定輻射劑量,多次檢查可能對人體有潛在危害。

5. 檢查時間:核磁共振檢查時間相對較長,一般需要10-30分鐘;CT檢查速度快,一般幾分鐘即可完成。

在日常中,若需進行這兩種檢查,檢查前要去除檢查部位的金屬物品,避免影響檢查結果。檢查後要多休息,適當補充營養。若檢查後身體有不適症狀,應及時告知醫生,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進行後續的觀察或治療。

核磁共振與CT的區別是甚麼
快速問醫生 快速問醫生
關註微信公眾號,立即問醫生微信掃描關註快速問醫生公眾號
近期最多人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