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黃疸的症狀包括皮膚鞏膜黃染、發熱、貧血、血紅蛋白尿、肝脾腫大等。
1. 皮膚鞏膜黃染:這是溶血性黃疸最明顯的症狀,由於紅細胞大量破壞,膽紅素生成過多,超過肝臟代謝能力,血液中膽紅素水平升高,從而使皮膚和鞏膜呈現黃色。一般黃疸程度與溶血的嚴重程度相關,溶血越嚴重,黃疸越明顯。
2. 發熱:部分患者會出現發熱症狀,因為溶血過程中可能引發機體的免疫反應,導致體溫調節中樞紊亂,進而出現發熱,發熱程度不一,可高可低。
3. 貧血:紅細胞過度破壞,骨髓造血一時無法充分代償,導致血液中紅細胞數量減少,引發貧血。患者可出現乏力、頭暈、心慌等一系列貧血相關症狀。
4. 血紅蛋白尿:大量紅細胞破裂,血紅蛋白釋放到血液中,經過代謝後通過腎臟排出,使尿液呈現濃茶色或醬油色,這是溶血性黃疸較為特徵性的表現之一。
5. 肝脾腫大:長期慢性溶血可導致肝臟和脾臟負擔加重,單核巨噬細胞增生,從而引起肝脾腫大,通過體格檢查或影像學檢查可發現。
日常生活中,溶血性黃疸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勞累,防止感染,因為感染可能誘發或加重溶血。飲食上多攝入富含營養且易消化的食物。同時,要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定期復查,以便及時瞭解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方案,確保身體能盡快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