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闌尾炎與慢性闌尾炎在發病原因、臨床症狀、體徵表現、輔助檢查、治療方式上存在不同。
1. 發病原因:急性闌尾炎多由闌尾管腔阻塞、細菌入侵等因素引起,發病較急驟;慢性闌尾炎常因急性闌尾炎發作後病情遷延不愈,或闌尾先天性畸形、局部慢性炎症刺激等導致,起病隱匿。
2. 臨床症狀:急性闌尾炎典型症狀為轉移性右下腹痛,初期可在上腹部或臍周疼痛,數小時後轉移並固定於右下腹,常伴有惡心、嘔吐、發熱等;慢性闌尾炎主要表現為右下腹隱痛或脹痛,時輕時重,部位較固定,有的還會有消化不良症狀。
3. 體徵表現:急性闌尾炎右下腹壓痛明顯,可伴有反跳痛、肌緊張等腹膜刺激徵;慢性闌尾炎右下腹僅有輕度壓痛,一般無反跳痛和肌緊張。
4. 輔助檢查:急性闌尾炎血常規白細胞計數及中性粒細胞比例常明顯升高,腹部超聲或CT可發現腫大闌尾、闌尾周圍滲出等;慢性闌尾炎血常規可能輕度異常或正常,影像學檢查可見闌尾增粗、管壁增厚等表現,但不如急性闌尾炎典型。
5. 治療方式:急性闌尾炎一旦確診,多數需盡早手術切除闌尾;慢性闌尾炎症狀較輕、發作不頻繁時,可先採取保守治療,如使用抗生素控制炎症,若病情反復,則考慮手術。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規律作息與健康飲食,避免暴飲暴食,減少腸道負擔。若出現腹痛等不適症狀,應及時就醫,明確診斷。確診為闌尾炎後,需嚴格遵循醫生制定的治療方案,積極配合治療,以促進身體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