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型食物中毒的症狀包括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發熱等。
1.惡心:胃腸型食物中毒時,胃腸道受到病菌及其毒素刺激,會引發惡心感,這是身體對有害物質的一種自我保護反應,常為嘔吐的前驅症狀,讓人有胃部不適、想要吐出胃內容物的感覺。
2.嘔吐:由於胃腸道的強烈逆蠕動,胃內容物經食管、口腔排出體外。嘔吐物多為胃內未消化的食物、胃液等,頻繁嘔吐可能導致脫水、電解質紊亂等問題。
3.腹痛:病菌感染使胃腸道黏膜出現炎症、痙攣,引發腹痛。疼痛性質多樣,可為隱痛、脹痛、絞痛等,部位多集中在臍周或上腹部,疼痛程度因人而異。
4.腹瀉:腸道受到刺激後,蠕動加快,水分吸收不完全,導致排便次數增多、糞便稀薄。腹瀉嚴重程度不同,輕者每日數次,重者可達數十次,大量腹瀉會丟失身體水分和電解質。
5.發熱:身體免疫系統為對抗病菌入侵,會產生一系列免疫反應,其中就包括體溫升高。發熱程度不一,低熱可能在37.3℃-38℃,高熱可達39℃甚至更高。
出現胃腸型食物中毒症狀後,要注意休息,避免勞累。飲食上先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麵條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加重胃腸負擔。若症狀嚴重或持續不緩解,務必及時就醫,嚴格遵醫囑進行治療,防止病情惡化引發更嚴重的健康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