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在介紹中暑的不同類型以及每種類型相應的症狀表現。
一、先兆中暑:在高溫環境下,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症狀。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一般體溫不超過38℃。此時身體開始對高溫環境產生不適反應,但程度相對較輕,若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補充水分,短時間內可恢復。
2.輕症中暑:除了有先兆中暑的症狀外,體溫往往會升高到38℃以上,同時可能伴有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等表現,也有部分人會出現四肢濕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情況。身體的不適進一步加重,需要及時採取降溫、補充電解質等措施來緩解症狀。
3.重症中暑:
1. 熱痙攣:多在高溫環境下進行強體力勞動或大量出汗後發病。主要症狀為肌肉痙攣,常呈對稱性,時而發作時而緩解,以四肢肌肉、咀嚼肌及腹肌等經常活動的肌肉多見,尤以腓腸肌為著,患者意識清楚,體溫一般正常。
2. 熱衰竭:起病迅速,表現為多汗、口渴、無力、頭暈、頭痛、惡心、嘔吐,體溫可輕度升高,無明顯中樞神經系統損害表現。嚴重者出現血液濃縮、血壓下降、脈搏細數、意識模糊等。
3. 熱射病:是最嚴重的中暑類型。可分為勞力性熱射病和非勞力性熱射病。勞力性熱射病多在高溫、濕度大和無風天氣進行重體力勞動或劇烈體育運動時發病,患者多為平素健康的年輕人,表現為高熱、無汗、意識障礙等;非勞力性熱射病常見於居住擁擠和通風不良的城市老年體衰居民,表現為皮膚乾熱、發紅,體溫可高達40℃以上,可伴有意識障礙、譫妄、昏迷等。
中暑情況可輕可重,一旦發現中暑跡象應盡快採取措施。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解開衣物,用濕毛巾擦拭身體降溫,適量補充水分和電解質。若症狀嚴重或持續不緩解,務必立即就醫,遵循醫生的診斷和治療建議,切不可自行隨意用藥或延誤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