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直性脊柱炎和類風濕在發病部位、症狀表現、發病機制、診斷方式、治療方法上存在不同。
1. 發病部位:強直性脊柱炎主要侵犯骶髂關節、脊柱等中軸關節;類風濕多累及手足等小關節,呈對稱性分布。
2. 症狀表現:強直性脊柱炎早期常出現下腰部疼痛、僵硬,活動後緩解,隨病情發展可致脊柱畸形;類風濕以關節疼痛、腫脹、僵硬為主,晨僵時間較長,嚴重時關節可出現畸形。
3. 發病機制:強直性脊柱炎與遺傳、免疫、環境等因素有關,多有家族遺傳傾向;類風濕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因免疫系統攻擊自身關節組織引發炎症。
4. 診斷方式:強直性脊柱炎依靠影像學檢查如骶髂關節X線、CT等,結合症狀及HLA-B27基因檢測診斷;類風濕通過類風濕因子、抗環瓜氨酸肽抗體等血液檢查,結合關節症狀及影像學檢查確診。
5. 治療方法:強直性脊柱炎治療以控制炎症、緩解症狀、防止脊柱畸形為目的,常用非甾體抗炎藥、生物制劑等;類風濕治療旨在減輕炎症、延緩關節破壞,採用抗風濕藥物、糖皮質激素等。
日常生活中,患者都需注意休息,避免關節過度勞累和損傷,注意關節保暖,同時要嚴格遵醫囑治療,定期復查,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