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脫位的臨床表現有疼痛、腫脹、畸形、彈性固定、關節盂空虛等。
1. 疼痛:關節脫位後,由於關節周圍的韌帶、肌肉、關節囊等組織受到牽拉、撕裂,會引起明顯的疼痛,患者常因疼痛而抗拒關節活動,疼痛程度因人而異,且在移動關節時疼痛會加劇。
2. 腫脹:局部軟組織損傷導致血管破裂出血,以及炎症反應,使得關節周圍迅速出現腫脹現象,腫脹程度與損傷的嚴重程度相關,一般損傷越重腫脹越明顯。
3. 畸形:正常關節的解剖結構發生改變,關節的外觀出現明顯畸形,與正常關節形態不同,比如肩關節脫位時會出現方肩畸形,這是由於肱骨頭脫出原來的關節盂位置所致。
4. 彈性固定:脫位後的關節被周圍的肌肉、韌帶等軟組織固定在異常位置,患者試圖活動關節時,會感覺到一種彈性阻力,就像被彈簧拉住一樣,關節不能正常活動。
5. 關節盂空虛:原本容納關節頭的關節盂部位,因關節頭脫位而出現空虛感,通過觸診可明顯感覺到關節盂處有空虛,這是關節脫位的重要體徵之一。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護關節,避免劇烈運動和意外碰撞。運動前充分熱身,增強關節穩定性。一旦發生關節脫位,應及時就醫,復位後嚴格遵醫囑進行康復訓練,促進關節功能恢復,防止出現習慣性脫位等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