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胰腺炎與急性胰腺炎在發病原因、臨床表現、檢查結果、治療方法上存在不同。
1. 發病原因:急性胰腺炎多由膽石症、大量飲酒、暴飲暴食等因素,短期內激活胰酶引發胰腺自身消化。慢性胰腺炎常因長期酗酒、膽道疾病、遺傳因素等,使胰腺組織反復發炎、纖維化,逐漸損害胰腺功能。
2. 臨床表現:急性胰腺炎起病急驟,突發上腹部劇痛,多呈持續性,可向腰背部放射,伴有惡心、嘔吐、發熱等症狀。慢性胰腺炎表現為反復發作的上腹部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伴有消化不良、脂肪瀉、體重減輕等胰腺功能不全症狀。
3. 檢查結果:急性胰腺炎發作時,血、尿澱粉酶常顯著升高,腹部CT可見胰腺腫大、滲出等急性炎症表現。慢性胰腺炎血、尿澱粉酶一般不高,CT顯示胰腺形態不規則、萎縮、鈣化,胰管擴張等慢性改變。
4.治療方法:急性胰腺炎治療強調禁食、胃腸減壓、補液、抑制胰酶分泌、抗感染等,多數患者經積極治療可恢復。慢性胰腺炎治療除緩解疼痛外,還需針對胰腺功能不全進行補充消化酶、控制血糖等治療,病情易反復,治療週期長。
無論是慢性還是急性胰腺炎,患者都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飲酒、暴飲暴食,積極治療基礎疾病。患病後需嚴格遵醫囑治療,定期復查,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防止病情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