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輪狀病毒腸炎的治療方法主要有調整飲食、預防和糾正脫水、合理用藥、補充益生菌、中醫治療等。
1. 調整飲食:小兒輪狀病毒腸炎會影響腸道消化吸收功能。此時應繼續餵養,以保證營養攝入,有助於腸道功能恢復。對於母乳餵養的嬰兒,可繼續按需哺乳;人工餵養的嬰兒,6個月以內可選用低乳糖或無乳糖配方奶,6個月以上的嬰兒可適當給予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麵條等。避免食用高糖、高脂肪和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腸道負擔。
2. 預防和糾正脫水:輪狀病毒腸炎常導致患兒腹瀉、嘔吐,易引起脫水和電解質紊亂。口服補液鹽是預防和糾正輕度脫水的常用方法,如口服補液鹽Ⅲ,按說明書衝調後讓患兒少量多次飲用。對於中重度脫水的患兒,需要及時靜脈補液,補充水分和電解質,維持體內水鹽平衡,保證身體各器官正常運轉。
3. 合理用藥:遵醫囑使用蒙脫石散混懸液、消旋卡多曲顆粒、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等藥物。蒙脫石散混懸液能吸附腸道內的病毒和毒素,保護腸道黏膜;消旋卡多曲顆粒可減少腸道水和電解質的分泌,緩解腹瀉症狀;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能調節腸道菌群,改善腸道功能,抑制有害菌生長,增強腸道免疫力,有助於控制輪狀病毒腸炎病情。
4. 補充益生菌:小兒輪狀病毒腸炎會破壞腸道正常菌群平衡。補充益生菌如布拉氏酵母菌散、酪酸梭菌活菌膠囊、地衣芽孢桿菌活菌顆粒等,遵醫囑服用後,這些益生菌可在腸道內定植,調節腸道微生態環境,抑制輪狀病毒的生長繁殖,促進腸道功能恢復,減輕腹瀉症狀,提高患兒的抵抗力。
5. 中醫治療:中醫的推拿、針灸等方法對小兒輪狀病毒腸炎也有一定療效。推拿通過特定手法作用於小兒腹部及相關穴位,如補脾經、清大腸、揉板門等,可調節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增強腸道蠕動,改善腹瀉症狀。針灸選取足三里、中脘、天樞等穴位,刺激穴位激發經氣活動,調整人體臟腑功能,達到扶正祛邪、緩解病情的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患兒的個人衛生,勤洗手,避免病從口入。同時,要注意腹部保暖,防止著涼加重病情。家長需密切觀察患兒的精神狀態、尿量、大便次數及性狀等,如有異常及時就醫,嚴格遵醫囑進行後續治療和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