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後期要注意產檢、胎動、飲食、休息、身體變化等。
1. 產檢:孕後期產檢頻率增加,一般兩週一次,到孕36周後每週一次。通過產檢能及時瞭解胎兒發育情況、羊水多少、胎盤成熟度等,醫生可根據檢查結果判斷是否存在異常,如胎位不正、胎兒窘迫等,並給予相應處理建議,確保母嬰安全。
2. 胎動:胎動是胎兒在子宮內健康狀況的重要表現。孕婦要學會自數胎動,每天早、中、晚各選1小時計數,3次胎動數相加乘以4,12小時胎動數在30次以上為正常。若胎動異常頻繁或減少,可能提示胎兒缺氧,需立即就醫。
3. 飲食:此時胎兒生長迅速,孕婦要保證營養均衡。增加蛋白質攝入,如瘦肉、魚類、蛋類、豆類等;多吃富含鈣、鐵的食物,像牛奶、動物肝臟等;適量攝入新鮮蔬果,預防便秘。但也要控制體重,避免胎兒過大影響順產。
4. 休息:孕婦身體負擔加重,易疲勞,要保證充足睡眠,每天至少8小時,可適當增加午休時間。睡眠時宜採取左側臥位,能改善子宮胎盤血液循環,利於胎兒發育。同時避免長時間站立或久坐,防止下肢水腫。
5. 身體變化:關注自身身體變化,如是否出現見紅、破水、規律宮縮等分娩徵兆。若出現見紅,一般24 - 48小時內可能發動分娩;破水後要立即平躺,墊高臀部,防止臍帶脫垂,並盡快就醫;規律宮縮間隔時間逐漸縮短、強度增加,也是即將分娩的信號。
孕後期孕婦要多留意自身和胎兒情況,日常生活中動作要輕柔緩慢,避免劇烈運動和碰撞腹部。若身體出現任何不適或異常,務必及時前往醫院,遵循醫生的專業指導和建議,確保順利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