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傷口包扎需注意傷口清潔、包扎材料選擇、包扎鬆緊度、更換頻率、觀察傷口等。
1. 傷口清潔:在包扎前,務必先用生理鹽水或清水輕輕沖洗傷口,去除傷口表面的污垢、異物等,降低感染風險。若有明顯的污染物,需小心清理,避免損傷傷口周圍組織。
2. 包扎材料選擇:根據傷口的類型、大小和部位選擇合適的包扎材料。如淺表小傷口可用創可貼;較大傷口宜用紗布,其透氣性好,能吸收滲出液;關節部位可選用彈性繃帶,不妨礙關節活動。
3. 包扎鬆緊度:包扎時要注意鬆緊適度。過緊會影響血液循環,導致局部組織缺血、疼痛,甚至壞死;過松則起不到固定和保護作用,容易使包扎材料移位,傷口暴露。
4. 更換頻率:按照傷口情況確定更換包扎材料的頻率。一般清潔傷口可2 - 3天更換一次;有滲出液的傷口需每天更換,保持傷口清潔乾燥。
5. 觀察傷口:包扎後要密切觀察傷口情況,若出現紅腫、疼痛加劇、發熱、滲液增多或有異味等異常,可能提示傷口感染,應及時就醫處理。
日常要多留意傷口變化,保持傷口周圍皮膚清潔。避免劇烈運動導致傷口裂開或包扎鬆動。若對傷口包扎有任何疑問,應及時咨詢醫生,嚴格遵循醫生的指導進行護理,以促進傷口早日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