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破傷風疫苗接種不良反應包括局部紅腫、發熱、煩躁不安、嘔吐、過敏性休克等。
1. 局部紅腫:接種部位可出現紅腫現象,一般程度較輕。通常在接種後數小時至24小時內出現,多數可在2 - 3天內自行消退。可在紅腫部位進行適當冷敷,每次15 - 20分鐘,每天3 - 4次,以緩解不適。
2. 發熱:部分新生兒接種後會出現發熱症狀,多為低熱,體溫一般不超過38.5℃。可採用物理降溫方法,如用濕毛巾給新生兒敷額頭、頸部、腋窩、腹股溝等大血管豐富部位,每15 - 20分鐘更換一次。若體溫超過38.5℃,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退燒藥。
3. 煩躁不安:新生兒可能表現出比平時更煩躁、哭鬧增多。此時要盡量營造安靜、舒適的環境,輕輕安撫新生兒,通過溫柔的話語、輕柔的撫摸等方式給予安全感。
4. 嘔吐:若出現嘔吐情況,要讓新生兒頭偏向一側,防止嘔吐物堵塞氣道引起窒息。少量多次餵水,以補充水分,但要避免一次餵量過多再次引發嘔吐。若嘔吐頻繁或伴有其他異常,需及時就醫。
5. 過敏性休克:這是較為嚴重且罕見的不良反應,通常在接種後數分鐘至半小時內發生。一旦出現面色蒼白、呼吸困難、脈搏細弱等症狀,應立即讓新生兒平臥,頭低腳高,松開衣帶,同時呼叫急救人員,在等待過程中可進行心肺復蘇等急救措施。
日常要密切關注新生兒接種疫苗後的反應,記錄症狀表現和變化情況。若不良反應持續不緩解或加重,務必及時帶新生兒前往醫院就診,嚴格遵循醫生的診斷和治療建議。